一、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概况
食品和包装机械是一个新兴的行业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食品的要求,再逐年增加,对食品的质量卫生要求越来越强烈。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作为行业形成于七十年代末,八十年代初,经过八十年代的发展,九十年代实现高速增长。目前基本适应了我国食品工业和包装工业的需求,成为我国机械工业十四大行业之一,可以说,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包装和食品机械工业的今天。这些年来我们有些设备不仅上规模,而且正向全自动化前进,一些运动复杂,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不断涌现。如48000瓶/小时的啤酒灌装生产线,不含气饮料,塑料瓶灌装生产线已达到36000瓶/小时,无菌冷灌装生产线已经问世,宽幅2500mm,速度180米/分的七层瓦楞纸板生产线,18万包/班的方便面生产线已稳定运行,世界最宽的6米复膜机加粘接机可拼成18米幅宽的复合膜生产设备。20米折径的吹膜机早已交付用户使用。工业机器人已在包装线上成功应用,双摸吹瓶机,多层共挤设备,冷冻干燥设备及纸浆模塑机械等都挤入国际九十年代中期水平。最近又有一批重大装备投放国际市场,如汕头远东轻化装备公司研制的4.2米幅宽BOPP吹膜设备已于2002年7月自主开发研制成功。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公司的饮料灌装机械已成套出口。该厂今年初就签订1400万美元整条线合同,广东金明塑胶设备公司引进德国莱芬豪舍尔技术,开发了使用新膜泡技术的双泡吹膜机组,做到亚洲最大,江苏星A包装机械集团的星A牌全自动板式超高温瞬时杀菌机及全自动多管式超高温瞬时灭菌机,都在全国名列前茅,还有2.8米宽的纸箱制版设备。230升大桶的多层共挤设备,都是具有世界水平的产品。
二、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经济效益情况及经济运行特点(一)食品和包装机械市场需求在趋于减缓
由于宏观调控的持续性和机械工业滞后反应的特点,今年产品发展所受到的制约要大于上一年同期水平,涉及到的产品范围也更加广泛,在前十个月经济运行的过程中,已出现值得关注苗头,本行业去年截止到十月底 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.7%,而2005年截止到10月底同比增长20.85%,回落了1.85%,这说明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市场需求在趋于减缓。
(二)食品和包装机械进口额已逐月趋于负增长
去年十月底前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进口额同比增长23.1%,而2005年10月底前进口额同比增长-13.83%,一正一负相差38%以上,但相反出口创汇额在大幅度增加。去年十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18%,而2003年10月底同比增长25.54%,贸易顺差明显加大。
(三)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市场低价竞争激烈,利润空间在逐年缩小
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工业销售值虽然逐年都是18%速度增长,而且2005年10月底,又增长20.85%,但主营业务利润总额2005年10月底达8.2334亿元,而去年同期为8.945亿元,反而降低了0.716亿元,亏损率由去年同期的19.73%增加到现在的22.24%,提高了2.51%,亏损企业亏损额2.3912亿元,同比增长155.94%。形成了工业销售产值在大幅度提高,但销售利润反而大幅度下降局面,原因之一是原材料、能源、交通运输等价格居高不下,对企业成本控制形成压力持续不减,不得以价格调整,打破了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,市场竞争中的价格竞争因素更加突出,竞争也越发残酷,价格竞争利润越来越小,当然这也有历史根源;相对中国机械行业,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晚了32年,所以它属于幼稚行业,虽然发展快,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先天性不足,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:
1.高起点企业少,低水平产品重复多,由于各企业出身的不同(国有,集体,私企)资金装备技术力量相差十分悬殊,而且民企占60%以上,起点也有高低不同,总之高起点企业少,大多数企业是在低水平设备上徘徊,近二十年没有多大变化,只是由于实行专业化生产而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,虽然需求较大,但由同一个地区大量重复生产造成低价激烈竞争。一台封口机一千多元,就可以成交,利润空间小的可怜,还有十几年面孔不变,如小型液体灌装机,生产企业多,低价竞争造成偷工减料,降低钢号,以致于耐磨损。耐腐蚀性能大大降低,有的企业只是在别人后面跟进,看什么设备好卖就仿造什么设备,从未顾及知识产权,互相抄袭,以致引起市场的混乱。
2.与该行业从业人数与企业总数比,此行业科研院所,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所占比例还是较少的,即使如此,科研院所改为企业后其技术人员都为生存奋斗,许多科研机构以销售产品为主,没有发挥自身科研的优势,所以在新技术应用上出现了断层,即使有新的研究成果,由于没有努力宣传推广,同户并不知道,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,而企业又被迫完全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发新产品,科研成果的产销脱节不仅造成巨大浪费,也不利于技术改造。
3.有些前沿的工作,如超低温,超高压,膜分离,超临界萃取,辐射、真空等技术及装备仅靠某一院校又无力完成,急需企业投入资金,过去提倡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未能体现出来。有限的科研力量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。使得许多企业都是在相互抄袭仿制,稍加改进后即成为自己的产品,这一类产品除价格优势外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。
4.不少企业两项资金占用增加(固定资金投入资金与新产品研发资金)。一方面资金紧张,另一方面资金占用过大,十月底两项资金占用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.1%。